• <acronym id="ixbmh"><strong id="ixbmh"><xmp id="ixbmh"></xmp></strong></acronym>
  • <pre id="ixbmh"></pre>

    <track id="ixbmh"><del id="ixbmh"></del></track>
    <pre id="ixbmh"><label id="ixbmh"><xmp id="ixbmh">
      免費發布信息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科技 » 正文

      3年計劃引才2萬,這里要打造“人才特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品創格萬詞霸屏推廣公司     發布日期:2020-12-16  來源:科技日報  瀏覽次數:119
      核心提示:11月18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西部(重慶)科學城人才發展峰會暨中國·重慶第九屆人力資本高峰論壇(以下簡稱峰會)舉行,西部(重慶)科學城面向全球發布引才公告,將分批實施全球引才?! ”敬畏鍟芍貞c高新區管委會主辦,以“引才高新區,聚力科學城”為主題,云集政府以及人才界、科技界、教育界的專家學者300余人,旨在為業內搭建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交流平臺,為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共謀人才大計,助力打造科學城“人才特區”?! ≈攸c專業高薪靶向招募高層次人才  活動現場進行西部(重慶)科學城人才簽約儀式,5位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演講人:朱誠如 演講地點: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 演講時間:2020年10月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皇宮,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它不僅擁有中國古代最宏偉的宮殿建筑群,還擁有一百八十余萬件珍貴文物和大量的文獻檔案,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印記,是中華民族記憶傳統、傳承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


      與世界各國著名的都城皇宮相比,紫禁城體量為“世界五大宮之首”,著名古建專家單士元先生曾作過比照,法國巴黎的盧浮宮,自1541年成為皇宮以來,歷經路易十四、拿破侖王朝多次改建,一度成為歐洲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建筑面積不到紫禁城的1/4。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冬宮,1764年建成后,它的建筑面積相當于紫禁城的1/9。另一著名宮殿——克里姆林宮,其面積也不到紫禁城的一半。紫禁城在世界著名皇宮中是歷史最悠久,建筑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


      紫禁城的宮殿建筑,經歷六百年的風雨,或自然風化,或戰爭創傷,但始終沒有改變它的格局和風貌,它是中國首都北京的地標之一,它宏偉的身影一直屹立在中軸線的中心,它是中華民族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文脈綿延不斷的表征之一。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與“永樂之治”


      紫禁城遵循中國古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營建規制,建成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第二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宣布遷都北京,自此紫禁城成為有明一代的皇宮。明崇禎十七年(1644)清軍入關,紫禁城又成為有清一代皇宮。明清兩代二十四帝,近五百年以此為國家中樞之地,政之所出,號令天下。紫禁城從明朝“永樂之治”肇建,到清朝“康乾盛世”定格。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朝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的見證者。


      回望歷史,紫禁城從肇建到定格,歷經明清兩朝五百年的坎坷和輝煌,它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都城是國家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皇宮是國家的中樞之地。建宮定都歷來是國之大政。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詔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宮殿”,這是朱棣確定建宮遷都的標志。這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這是一個艱難的歷史性決策。


      建一座新的皇宮,自古以來工程浩大,絕非易事。從永樂四年(1406)開始,采木燒磚、修建長陵、疏浚大運河,為建宮遷都的前期準備工作陸續展開。遠從四川、湖廣、江西、浙江采集楠木等優質木材,專用殿內用的蘇州澄泥金磚、殿基用的山東臨清貢磚、宮殿用的黃色的玻璃等燒制運輸都很艱難,還要調集天下各色匠人,經過十年籌備,永樂十五年(1417)元月開工,到永樂十八年(1420)九月,建成三大殿、寢宮、紫禁城四門、角樓以及廟社郊祀壇場,與南京宮殿相比“高敞過之”。朱棣以遷都北京來穩定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的地緣政治格局,以此一統農耕和游牧經濟廣大區域,并以天子戍邊宣示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從而使北京再次成為中國大一統王朝的政治、軍事中心。


      明成祖朱棣建紫禁城遷都北京的決策,是一件永載中華民族歷史史冊的功業。首先,它阻滯元朝殘余勢力南下中原,維護國家統一的大局。明初經過洪武建文兩代攻伐,元朝殘余勢力雖遠遁漠北,但一直侵擾不斷。冷兵器時代,北方游牧民族仗其金戈鐵馬,稱雄一方。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先是對北方蒙古諸部采取柔和政策,遣使通好,安撫蒙古諸部,以圖統一北方蒙古諸部。但蒙古諸部中的韃靼、瓦剌叛服不定,多民族國家的統一面臨挑戰。永樂八年(1410)和十一年(1413)朱棣兩次親率數十萬大軍出塞北征,歷時數月,深入塞北,取得局部勝利,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北方的威脅。但是元朝殘余勢力一直伺機卷土重來,自永樂二十年(1422)起,永樂二十一年(1423)、二十二年(1424),朱棣又親率大軍連續三次親征,最后一次親征回師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時年65歲。朱棣五次親征打壓了韃靼和瓦剌兩部的野心,使其不敢貿然南下中原大舉進犯,為明王朝后來抵御蒙古諸部侵擾奠定了基礎。


      此外,當時作為北部邊疆的東北,極需穩定和強化治理。東北地廣人稀,且多民族聚居一直處于松散狀態。明洪武年間,已將圖們江、松花江和鴨綠江以西納入了控制范圍,但更廣大的區域還疏于治理。永樂年間,為了加強對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以東濱海地區以及圖們江流域的治理,先后在這廣大區域設置衛所,并于永樂七年(1409)在東北邊地設置奴爾干都司,治所設在黑龍江下游的東岸特林地方,并于永樂十一年(1413)敕建永寧寺碑,至永樂末年,在奴爾干都司治下,設置了二百零四個衛所,奴爾干都司治所的設置,將黑龍江下游??诘膹V大地區納入明王朝版圖,廣置衛所加強了對多民族地區的基層治理,這都是鞏固東北多民族國家統一的重大舉措。


      明朝中后期,元朝殘余勢力曾經多次圍困明朝都城北京,明正統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南下企圖攻掠京畿,明英宗御駕親征,由于備戰不足,在土木堡被俘,是為“土木堡之變”。都城北京在群龍無首的緊急情況下,兵部尚書于謙力排遷都異議,率領北京軍民英勇抗擊瓦剌部的進攻,取得了保衛都城北京的勝利。嘉靖二十九年(1550)韃靼部南下直逼京師,肆掠而去,此為歷史上的“庚戌之變”,但未動京師根本,阻止了韃靼部進一步踏足中原。都城北京始終是整個明王朝的國家政務中心,也是多民族統一國家的軍事指揮中心。歷史證明,盡管北方多民族地區變亂不斷,但以紫禁城為中心的都城,北京始終是穩定多民族國家統一的中心。


      不難看出,明初定都南京,江南素為富庶之區,國家的財賦重地,經過明初三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基業已定。朝野上下居安而不思危,更不想遠征塞外。面對復雜的政治局面,作為封建帝王的朱棣,他看到元朝殘余勢力對國家統一的威脅,看到多民族聚居廣大的東北地區對國家統一的重要性。朱棣力排眾議,決定肇建紫禁城,遷都北京。這一決策對明清兩朝中國歷史的走向,對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起到奠基性的作用。三百多年后,清朝的乾隆皇帝盛贊朱棣這一舉止是“卓識獨斷”,“燕王掃北”也一度成為民間美談。


      總之,明成祖朱棣把明太祖朱元璋開基的明朝統一的大業,大大地推進了一步,為整個明王朝二百多年的基業奠定了基礎,功垂史冊。肇建紫禁城,遷都北京,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奠基六百年。為了統一蒙古地區,五次親征塞外,病死征途。設置奴爾干都司,建永寧寺碑,一統東北廣大多民族地區。派鄭和六下西洋(第七次在宣德年間),外交天下。編纂《永樂大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設置內閣,成一朝定制,為明清兩朝的無相政治找到了一條出路。歷史證明,明成祖朱棣的“永樂之治”為明初中國在亞洲和世界大國、強國的地位奠定了基石。


      雷火、地震與重建


      明成祖朱棣肇建紫禁城,遷都北京之后,紫禁城的命運坎坷多舛。


      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大典后,僅四個月,三大殿遭雷擊被毀。三大殿是紫禁城的核心,是王朝大典禮儀之地,是皇權的象征。仁宗、宣宗、英宗三朝即位時,無殿可坐,直至英宗正統六年(1441)三殿方重建完工,歷時20年再現完整的宮城。


      嘉靖至萬歷是明朝轉機的一代,但嘉靖三十六年(1557)三大殿又遭雷擊,一直延燒到午門和左、右廊,整個前朝化為灰燼,嘉靖舉全國之力,很快四十一年(1562)重建三大殿完工,歷時五年。此間又因失火而重建西宮建筑群,貪圖享受的嘉靖帝把西宮建得豪華壯麗,以至于嘉靖皇帝20多年一直住在西宮。萬歷二十五年(1597)三大殿又遭雷火,無心理政的萬歷皇帝,也無心重建,直至四十三年(1615)開始重建,天啟七年(1627)方完工,歷時30年,或許王朝不景氣所致,直至明朝末年基本上維持明初宮城的基本格局。


      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均為木質結構,但中國木質結構的獨特工藝,宮殿穩定堅固。所以明清兩代京師多次地震,宮殿均安然無恙。但雷火是木質結構的克星,三大殿屢次遭災,均因三大殿為高大建筑,一旦遭雷火無法撲救,延燒無遺。但是每次重建幾乎都與當時的王朝盛衰和經濟強弱密切相關。這使我們不難看出的其中端倪。


      “清承明制”與“康乾盛世”


      明崇禎十七年(1644)清軍入關,紫禁城隨即成清王朝的皇宮,北京成為清王朝的都城。有清一代,從未有過遷都建宮的議題?;蕦m紫禁城和都城北京作為中華民族物質文化遺產沒有隨著改朝換代而改變?!扒宄忻髦啤钡牡鼐壵蔚母窬只緸榍逋醭永m。


      清朝入關,在與各種政治勢力角逐中,逐步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特別從康熙朝開始,用了八年時間平定了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收復了長期孤懸海外的臺灣,實現了國家的初步統一,使中國獲得了一個穩定發展時期。于是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一個國家空前統一,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文化有所繁榮的盛世開端,史稱“康乾盛世”,與它之前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永樂之治相比,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后一個巔峰。


      康熙朝為開端的盛世,到乾隆達到盛世的頂峰??滴?、雍正、乾隆作為中國少數民族出身的帝王,始終堅持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天下觀,最終實現穩定的國家大一統局面??滴踉谄饺?、收復臺灣的基礎上,派兵抵抗沙俄入侵,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線??滴跞纬鋈?,親征準噶爾,摒棄歷代修長城的歷史慣例,放眼大漠,恩施四方。至乾隆朝徹底完成平定準噶爾的大業,兩次出兵西藏,打擊廓爾喀侵擾,穩定了大漠南北和西藏邊疆地區。特別是“西師”伊犁,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清廷的西北邊疆問題,強化了多民族國家統一和治理,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對邊疆地區實現長期穩定有效的治理,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持續百余年的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的局面,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達到鼎盛的根本動因。由此而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使民生得以紓解,人口突破三億,達到歷史上峰值,占當時9億世界人口的1/3。要養活三億人口,沒有發達的農業生產,談何容易,農業生產水平是當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滴鹾颓×文涎?,既穩定了江南政局,也促進了國家財賦重地江南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南方市鎮的繁榮,有的外國學者統計:十八世紀世界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個,中國占六個(美國羅茲曼《中國的現代化》)。市鎮的發展促進了制造業的發展,大量的中國瓷器、絲綢、茶葉出口歐洲。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當時中國的制造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這一時期,清朝戶部銀庫庫存的白銀常年保持在六七千萬兩上下。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文化的繁榮,盛世倡文,歷經三朝九十余年撰成的《明史》,經康熙、雍正兩朝修成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及乾隆朝纂修而成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都是重要的中國傳統文化遺產??滴蹰_建承德避暑山莊,乾隆長期駐蹕,以此柔和與北方各少數民族的關系??登瑫r期歐洲傳教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帶來先進的科學儀器、書籍和西方藝術,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我們把康雍乾盛世放到當時整個世界歷史環境中去考察,進行橫向比較。當時正是世界局勢巨變時期,歐洲在經歷了資本原始積累以后,先后在一些國家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在擺脫了封建制的桎梏以后,新的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新興的資本主義以前所未有的銳氣引領著世界歷史的潮流。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形勢,曾經創造了光輝燦爛古代文明的中國,面臨艱難的挑戰。俄國從北方陸路,英國從南方海路虎視中國。但是在這一百多年間,不管從陸路,還是海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撼動中國在亞洲和世界的地位。中國與歐洲強國間的力量對比,大體上還是處于戰略均衡態勢。特別是清朝乾隆時期,中國的人口與整個歐洲大體相當,中國的制造業份額也不在歐洲之下,在當時世界經濟格局中中國經濟總量長期處于領先地位。


      舊貌新顏與王朝盛衰


      王朝的盛衰決定紫禁城的命運,由于明末的戰亂,紫禁城特別是前朝政務大典禮儀之地的三大殿遭到嚴重的損壞。清王朝盡管承續紫禁城為皇宮,但仍然面臨新主順治皇帝無殿可坐的局面。所以順治元年(1644)十月,順治帝進紫禁城受賀,就只能在皇極殿(太和殿)前的皇極門舉行。順治二年正月初一(1645),又不得不在皇極殿舊址“張御幄受朝”。當時正處于統一戰爭的關鍵時期,戎馬倥傯之際,攻南明、鎮壓農民軍的同時,倉促之中,順治二年(1645)五月開始“興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宮(保和殿)工”,順治三年(1646)十月太和殿、中和殿竣工,十二月位育宮(保和殿)完工。至此前朝三大殿復建修繕基本完成,從總體上看,基本上延續了明朝前朝的規制。但這對于剛剛入主中原取代明王朝的清王朝來說,改朝換代從無殿可坐到正殿大堂理政,這也算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這在家國一體封建體制下,多爾袞、孝莊和小皇帝順治不僅有了安身立命之地,更是為清王朝定都北京入主紫禁城踏實了第一步。


      紫禁城舊貌換新顏是從康熙親政開始的??滴趿辏?667)動議修繕太和殿,康熙八年(1669)正月,“修理太和殿興工”,十一月“修造太和殿、乾清宮告成”,康熙帝隨即“移居”乾清宮,“進御”太和殿。十二月交泰殿、坤寧宮竣工,外朝內廷完成了基本改造。但是康熙十八年(1679)一場大火,徹底焚毀了太和殿。此時正是平三藩的關鍵時期,軍需浩繁。直到二十一年(1682),清軍攻入昆明,三藩之亂平定,之后又收復臺灣,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國家統一大業基本實現,重建太和殿成為當務??滴醯凼冀K把重建太和殿視為第一等的“緊要”事務。事實上,從康熙二十一年(1682)開始籌備,二十二年(1683)開始大規模從四川、湖廣、江浙采辦楠木等優質木料,并通過水運到京郊通州。經過十多年籌備,康熙三十四年(1695)開工建造,康熙三十七年(1698),輝煌壯麗的太和殿重建告竣,康熙兩次大規模的修繕、重建、擴建,奠定了紫禁城的基本面貌,前朝三大殿,此后未再有大的改變。太和殿是前朝三大殿的主殿,朝政大典禮儀之地,是皇權中樞的象征。某種意義上說,重建太和殿是清王朝入駐紫禁城以來,多民族統一國家基本實現的標志。從入關前開始的問鼎中原的腳步,至此算是真正的踏實。


      乾隆朝是盛世頂峰,多民族國家統一局面已經形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財力雄厚,為紫禁城進行大規模添建、擴建、重建,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乾隆朝在紫禁城大興土木,為清朝之最。不僅豐富了紫禁城的內涵,更是給紫禁城以全新的面貌。此間壽康宮、重華宮、雨花閣、中正殿、壽安宮、文淵閣、毓慶宮、乾清宮以及建福宮及花園、慈寧宮及花園、寧壽宮及花園等建筑,其布局之精巧、裝飾之精美前所未有??滴跚∽鎸O兩代打造的紫禁城的新貌,自此定格,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紫禁城的盛世風華。


      乾隆朝最終定格的紫禁城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結晶,是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有著豐富的內涵:


      一是建筑技術的精湛。從殿閣樓亭的設計,到油漆彩畫的裝飾,無不體現中國傳統工匠的高超技藝。乾隆四十一年(1776)完成改建的寧壽宮,是清代宮廷建筑的精華。南部以皇極殿、寧壽宮為中心,北部以養性殿為中心,形成城中之城,有紫禁城縮影的氣勢。其西北角的寧壽宮花園(俗稱乾隆花園)更是清代園苑的上乘之作。早年修建的建福宮及花園更是將江南的園林藝術融入宮墻之內,一顯南北文化的交融。乾隆繼位之初所建的壽康宮,其龍鳳呈祥紋樣彩畫,使用瀝粉貼金,是為宮廷彩畫中的藝術精品。長于宮殿設計的“樣式雷”子孫以及梁九等名匠巧工功不可沒。


      二是體現多民族文化交融。乾隆十四年(1749),改建雨花閣成為宮中唯一的漢藏合璧的建筑,供奉西天梵像,成為藏傳佛教密宗的佛堂。改建中政殿及其附近十座藏傳佛教建筑,供奉無量壽佛及來自西藏和蒙古的佛像和繪畫。以此密切了清王朝中樞與西藏、蒙古的關系。


      三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文淵閣,典藏《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等經典叢書。還利用文淵閣舉行經筵活動,傳承文脈,籠絡士子,營造盛世文化氣象。


      四是體現帝王個人的文化藝術情趣。乾隆皇帝把他的文化藝術修養充分運用到宮廷建筑的布局和殿閣廳堂的內部。比如養心殿的三希堂,那么一個幾平方米的普通書房,他將其改造成經典版的傳統文化的精神殿堂。又如倦勤齋、漱芳齋竟然搭建精致的室內戲臺,其中令人驚嘆的通景畫,多寶閣等內飾令人耳目一新。其布局,甚至擺設,都是精心設計、精心布局、內涵豐富、韻味深長。小處見大,精微處見宏闊。甚至乾隆花園的假山堆石也孕育著人文底蘊。這些精彩的手筆,反映封建王朝盛世頂峰的乾隆宏闊的視野和豐厚的文化藝術修養。


      自乾隆朝之后,紫禁城再未進行大規模的重建和擴建。嘉道以降,國勢日衰,大清王朝的盛世風華不再。嘉慶有心守成,想有為而不能為,道光節儉勤政,亦挽救不了頹勢。隨著外國殖民主義者用槍炮打開中國的大門,外國侵略者鐵蹄踏進了紫禁城。紫禁城成了晚清帝王遮風避雨的宮室,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


      小結


      新中國成立后,紫禁城獲得了新生,黨和國家不斷投入巨資進行大規模修繕,逐步使得紫禁城的康乾盛世風貌得以重現。


      紫禁城肇建于明代永樂之治、定格于清代康乾盛世,其間亦歷經坎坷,但我們從中看到明清兩代盛世不遺余力維護國家統一,征戰與柔和并用,拓展疆土。紫禁城所經歷的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在盛世時期極力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柔和各兄弟民族,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同時溝通南北經濟交流,調和農耕經濟和游牧經濟,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盛世期的王朝也能夠外交天下,促進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同時盛世也能夠繁榮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彰顯。


      總之,紫禁城既是明清兩代皇宮,也是一位別樣的歷史老人,600年的紫禁城,見證的正是這樣的歷史。


      (本演講系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開幕式主題學術報告)

       
       
       

       
      按分類瀏覽
      黑龍江 (55) 哈爾濱 (1856) 齊齊哈爾 (1050) 其他市縣 (1189)
      國內 (10758) 國際 (923) 財經 (375) 房產 (962)
      科技 (335) 軍事 (104) 娛樂 (513) 體育 (184)
      汽車 (371) 生活 (398) 農業 (173) 健康 (241)
      時尚 (77) 家居 (72) 旅游 (188) 女人 (53)
      美食 (69) 消費 (150) 社會 (70) 文化 (201)
      教育 (217) 公益 (110)
       
      推薦圖文
      、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亚洲欧洲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