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關注
近日,據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顯示,華僑城(成都)投資有限公司、重慶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擬分別轉讓成都華僑城錦華投資有限公司50%股權及29385.7056萬元債權及重慶悅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0%股權。兩公司截至10月31日的凈利潤分別為虧損4.08萬元及109.91萬元。
關于華僑城,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華僑城、歡樂谷、世界之窗等具有地標屬性的文旅產品,全都是出自華僑城之手。
官網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末,華僑城資產總額超550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超1300億元,利潤總額近240億元。其入園游客數更是突破1.5億人次,是全球主題公園集團三強,位居亞洲第一。
作為一家旗下擁有上市公司的大型央企,華僑城有著絕佳的融資優勢,但近幾年來,這家體型龐大的文旅巨頭,卻開啟了“賣賣賣”的資產甩賣模式。
根據華僑城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62.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1.09億元,同比下降2.44%。
整體來看,華僑城A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33.94億元,同比增長11.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2.48億元,同比下降12.5%;公司總資產4326.9億元,比上年度末增長13.98%。
但從目前來看,華僑城尚未完全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營業收入增速不及過往。西南證券(600369,股吧)研報數據顯示,2016-2019年華僑城銷售額由342億元提升至863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46%??梢?,今年前三個季度11.8%的增速,對比此前三年的復合增長率,有著不小的差距。
此外,華僑城目前仍未擺脫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華僑城實現歸母凈利52.5億,同比下降12.5%;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50.0億,同比微幅增加0.8%。由此看來,至少在今年前三個季度里,華僑城仍處于增收不增利尷尬境地。
盡管華僑集團曾表示要將聚焦主題公園為核心的旅游業務增長,然而,近年來華僑城旗下的主題公園表現平平。2016年~2017年,華僑城旗下北京、深圳歡樂谷的游客數呈下滑狀態。而來自外部的競爭亦加劇。根據有關部門分析,中國在2025年前將建設完成的主題公園項目至少有70個,目前在建項目約50個。不僅如此,海外主題公園也正在布局國內市場。
資金吃緊,甩賣應對?
此外,華僑城還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公司資產負債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上半年資產負債率較2019年末繼續上行2個百分點至77%。公司凈資產負債率達到112%,其中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360億元,長期借款及應付債券超千億。
在負債率不斷攀升的背后,華僑城早早就開始甩賣資產。
2018年,華僑城轉讓了18家子公司股權和1個資產包;2019年,華僑城陸續轉讓了位于昆明、重慶、襄陽、秦皇島、深圳、上海、西安等多個城市共計19個子公司股權,轉讓價格總計超過百億。
并且,作為華僑城第二大本營的云南,在2019年六月到十月之間,其七次出售云南項目,直到2020年,華僑城云南子公司云南世博轉讓項目的資產騰挪仍在繼續。
負債規模節節攀升
今年前九個月,華僑城在土地市場上表現得較為激進,因此也推升了其負債總規模。
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僑城負債總額達到3291.39億元,較上期末增加了95.69億元,負債規模進一步攀升。
其中,帶息負債為1455.99億元,無息流動負債1818.10億元。帶息負債比例為44.24%。負債的上升,意味著華僑城仍未放棄對規模的追求。三季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華僑城新增土儲1000.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1%;新增土儲總價351.2億,權益比81.2%。另有數據顯示,報告期末華僑城累計土儲建筑面積5698萬平方米,剩余可開發建筑面積2879萬平,其中一二線城市占比80%以上。
不過,這也并非意味著華僑城便可大肆舉債。目前,其扣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水平已經無限逼近70%,稍一不慎便會“越線”。而凈負債率距離100%安全線也已很近,同樣也存在超標風險。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訪網原創。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